通知|第十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即将开幕

2020-11-26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智慧城市建设面临重大考验。部分智慧城市建设落实较好的城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了城市治理及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成功为疫情控制提供了有效协助。但其中也有大部分与智慧城市相关的设施在此次防疫战争中处于瘫痪状态,暴露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薄弱、“数据孤岛”等现实短板。

智慧城市的概念在欧美地区诞生,却在中国发扬光大。2012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的发布拉开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2018年,中国在建智慧城市数量占全球的48%。未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将领跑全球。

2020年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验收之年,也是下一阶段的启航之年。一方面,2014年八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都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另一方面,2020年“新基建”的号角吹响,5G、人工智能、大数据各类新型技术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智慧城市作为规模最大的“融合基础设施”,最有机会率先分享“新基建”红利。水务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水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延伸。

在智慧水务板块,江苏智慧水务研究院统筹供水、排水、用水、节水、水环境等涉水事务,通过全面的物联监测感知、河网与管网推演分析、云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实现对水资源优化调配与可持续利用、水环境整治、水生态治理、雨污利用、排水许可、排水审批、节约用水等业务的协同管理,强力支撑和驱动水务管理现代化建设。

数据采集:采用物联网设施,从水源地、取水口、生产水厂、泵站、管网、排水等实现各种传感设备(水质、压力、流量等)数据的动态采集。

数据管理:以数据为纽带连通各个应用体系,按照数据标准化的思路,清洗加工后数据入库。建立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尽可能利用已建数据资源,通过数据中心使各个应用体系在数据中心达到系统集成、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为各个智慧应用提供标准化、完整、一致的数据源。

智慧应用:采用“轻应用”架构技术解决业务需求变化系统无法升级或升级难的问题,将智慧生产、智慧管网、智慧调度、智慧营收、智慧服务和智慧办公系统作为“轻应用”进行部署,实现业务模块区块链管理。

为提升智慧城市科学治理水平的有效路径,提升智慧城市数字化管理能力,第十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大会即将在京开展。

      接下来,江苏智慧水务研究院为您带来会议日程安排。

智慧水务研究院提醒您

无法到现场的小伙伴们别错过直播哟!